坐了运河游船,没想到你竟是这样的无锡!
好几年没来无锡了,还是住在熟悉的地方,南禅寺一带,当年眼见着这商圈慢慢重修发展了起来。
我喜欢这幅景色,是因为无锡古运河和环城河在此交汇,沿着南长街,再次融入京杭大运河。在城的南端遥望无锡天际线,想象老早时候,货物旅客乘着船在脚下这地,进城离城,一派繁荣的水运城市景象。
如果你看无锡主城的地图,会发现她被东西两支河道围绕,两条河北分岔处是老北城门,南汇合处是南城门,整座城市形成一龟甲型状。
每回来无锡,我都喜欢去大运河边上看看,坐着发呆,看看河上南来北往,载满货物的汽船一艘艘从眼前驶过,船身上印着船籍:嘉兴、常州....更远些有扬州、淮安.....和跑高速货运大卡一样;大运河到江南一带,交错纵横的水道,构筑了一条发达的水运网,只不过用船载货历史更悠久。
大抵一定规模以上的城市,都有那么一条“母亲河”,哺育了这座城;但我觉得无锡这座城市有趣的地方就在于,现在城里见到的大小水系,几乎都是“挖”出来的。
可以说是,先有了这些运河系统,才有了无锡这座城市,更别说后来京杭大运河的开凿,成为南北交通干线,日夜通航,四通八达,无锡在这干线重要位置得以兴盛,无锡的一切都与运河有关系。
又来到南长街,多年前我在南长街开始翻修前就已来过,有些人觉得现在变得太商业化,失去了过去那种水弄的韵味,也许一开始是这样吧!但南长街商业经过多年的汰换叠代,在商业与休闲间慢慢找到一个平衡。
我从不觉得新修的有什么不妥,凡是建筑不管仿古或科幻,一定藏着时代的标记,2120年来无锡的游客走过这些桥,也会觉得这是100年前2020年修的古桥,充满历史蕴味。
你觉得的那些仿古老街也是一样,旧的拆了盖新的,新房子多年后旧了又拆了再盖更新的;就如同这一带早在清朝就是无锡热闹的物流商业中心,沪宁线完工后商业区北移到崇安寺一带,故没落了成为居民区,如今居民区重修后改头换面又变成商业街,只不过是代代更迭,历史的一再循环而已。
如果你想找到更生活的模样,可以走过桥到对岸的大窑路,各种店家与民家混处,倒还有几分老无锡水畔人家的生活气息。
大窑路这么直白的路名,当然就是真的有大窑在这,这一带烧窑的历史约有600多年的历史,在明清时期就是江南砖瓦重要的生产、贸易基地,现在仅存的几座大窑,都原地保存在窑群博物馆里。
窑群博物馆碼頭
古运河就是因为太常疏浚,挖出大量土方堆在河边,土源丰富加上方便用水,使得窑业兴盛,现在大窑路一带的土著,许多还是当年窑业的后人。
窑群博物馆里的大窑
无锡的一切似乎都能从运河中找到联系,就拿无锡特产油面筋来说吧,因为水运发达,连带19世纪末河两岸民族工业兴起;制作油面筋需要生麸,原本生麸只是制作淀粉时的副产品,产量有限;后来民族纺纱业发展,需要大量淀粉浆纱,连带需要成立面粉厂,生产淀粉时的生麸就被大量用来制作油面筋。
无锡的旅游业发展也跟民族工业发达后,资本家纷纷投资建设旅游景点有关,最有名的当然是荣德生号召民族资本家开发太湖观光,如今鼋头渚万花嬉春,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已种植;而蠡园也在同时就规划。
这次我选择搭游船,从河面中央来看看这段路,船从河中央缓缓破水而过。天气晴朗,有些热,没什么游客,但细心点倒能见到一些街坊坐在河边亭下,翘脚打牌下棋,溜鸟打瞌睡。
无锡运河游船,你很难想象那始于大清帝国即将倾覆的1910年,各家纱厂为了招待外地客商而纷纷建造游艇。改朝换代混乱之际游艇卻越造越豪华,到了民国年间还有由小艇拖着的画舫,经营水上游览及船菜。
清末沪宁线的开通,不仅带动无锡经济发展,也带进了大批游客,据记载,早在1907年沪宁线修到常州,就已经有常州及上海一带小学堂的同学,搭着火车来无锡进行修学旅游。某种意义上来说,沪宁线的开通使中国首次有了现代意义的“旅游”。
到了30年代,铁路局甚至在春天开行“花专列”,招揽无锡一日游及两日游,早上七时二十五分由上海开出,十时抵达无锡。下午八时十分由无锡返回,十时五十分抵上海。
所以民国初年的“无锡豪华游”大概是这样的:沪宁线无锡站下车后,步行半里到现在北新河码头搭乘画舫,在船上吃饭唱歌啥的,赏运河风光,一路驶往鼋头渚景区。
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经过许多城市:扬州、苏州、杭州....绝大部分时候,她是从城市边缘流过,只有经过无锡这穿城而过,这就决定旧时候无锡的生活气质,民居大都沿运河及她大小支流而建,形式各异的民居以及客货船只南來北往,那是一幅长长的江南工商生活画卷。
过去无锡的水道系统比现在更错综复杂,如今这幅水弄堂景象,只剩下跨塘桥至清名桥这段还留着,也就是现在南长街步行街一带;从上世纪80年代起,就是古运河旅游的经典路线。
每隔四五户人家就有一个石阶码头探入河中,像无锡这样的江南水乡城市,即使是最狭小的河道都有水码头,千年来靠着水运,货物互通有无,大船换小船,小船再换小舟,货物经过帝国的大动脉,輸送到这条复杂系統最细微的末端血管。
那些沿河水埠码头很容易被人忽视,每座码头形式都不太一样,有单坡正向、单坡背向、双坡背向、双坡背面....它可能曾经是公用码头、专用码头或私家码头,一座滨水码头,也许藏着一个家族悲欢离合的故事,一间商号兴衰的往事来来往往在的旅客这石阶上岸离开,每座码头都藏着无数的城市记忆,那是老无锡人与水交融的符号。
船过伯渎港,名字虽然为港,实则一条东接接漕湖的运河,据说是周代泰伯来到南方,兴修水利,发展农业,连接了本地大小聚落。算起来是3100年前,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开凿的运河。因为水利之便这一带慢慢发展起来,又过了几百年,使吴族慢慢从古越族独立出来,成为另一支文化,无锡这地就是吴文化发源地。
游船沿着南长街往南驶过了水仙桥,拐进一条地图上没有的小水道,景色完全不同了,那是未开发过的水巷风景,看惯了类似的江南小水巷,让人惊讶的是,竟然穿过了一道只有工业区才有的输送带铁梁架。
眼前出现一座座整修中的巨大厂房,没想到在水乡风景的深处,竟然还藏着这样的建筑,我问了开船师傅,他说这小水域是“锡钢浜”,也就是以前的无锡钢厂,这条水道以前是专门挖出给钢厂船运货物用的码头。
上岸去看一下,原来现在是华侨城在改造这个地方,这道没有出口的小水湾还真是得天独厚,坐船进来,就像进入一个新世界。
目前只修好游客中心,人还不多,浓浓工业硬核的气质;走在上空天桥也是非常刺激了,眺望窗外温婉水乡,不寻常的体验。
这倒是跟以前对“江南水乡”的认知有180度的不同,江南水乡总带给人婉约温柔的印象,若船不拐进这个湾,谁会知道水巷深处藏着一排充滿硬汉气质的巨大钢厂呢!
这一带也算是无锡工业时代的历史构建物,希望改造后的锡钢浜厂房能完全融入到城市肌理之中,进而成为无锡运河边一道亮丽的风景。
现在工厂基本都搬迁了,但这一带路上还能看到过去工业时代的热气管线;这么说来,无锡颇异于江浙沪其他水乡城市,似乎只有无锡能同时见到水乡老街景观和重工业景观。
锡钢浜代表了无锡工业历史的名字,这项目真是抓到創新点了,看遍了江南千篇一律的水乡风景,倒没想到水乡风景还能与硬核的重工业结合。
说起来无锡从清末就是个很适合“小旅行”的目的地,有点远又不会太远。据说清末上海租界的洋人就特别喜欢到无锡旅游;当初规定洋人活动范围“以早出晚归,不准在外过夜为断”,这话说得可模糊,结果铁路一修到无锡,这湖光山色的美丽城市,刚好就成了“早出晚归”的边界。
有段时间我就很喜欢从上海站坐车到无锡,从家里出发到抵达无锡也不过一小时,是那種恰到好处的远,说走就走那种目的地,有些热闹又不会太热闹,适合待在那一两天,也不需要一次全部都逛完,就找个地住着,吃吃喝喝看看玩玩。
无锡以水立城,在河畔街边散步是一种视角,站在桥上看船来船往也是种视角,以前我觉得坐游船很俗气,现在我坐在船上划水而过,從“水”的视角看两岸热闹的画卷,那是悠悠流过千年的城中运河。
说走就走的小旅行,没有非要逛完景点的压力,总是去同样的地方,你以为已经很熟悉了,结果每回来都有新的体验。
水与城市,原本的走马观花,一切都有了意义。我们追寻着那些历史古貌,也许后人还羡慕我们这代人,见证了改头换面的历史现场。
用短短的时候,轻松没有压力的方式,就能展开一次小旅行。
什么是城市小旅行,比如你住在上海浦西,你花个周末去不熟悉的浦东住一天,探索那些你所不熟悉的街区,就是城市小旅行;你十几年前去过佘山边上的欢乐谷,忽然想再去看看这么多年有些什么变化,重温一下当年美好回忆,也是城市小旅行。
想去外地玩又嫌麻烦,不如在上海奢侈一天,去苏州河边上靠近外滩的宝格丽酒店吃一次下午茶,参加露台酒吧派对,约两个朋友一起住一晚感受一下,慰劳自己辛苦的一周,从不同角度看上海,亦是小旅行。
要不稍稍走远些,去隔壁周庄,在摇橹声中感受缓慢的水乡风情,入住水月周庄铂尔曼酒店,短途的轻奢小旅行。
“缤纷欢乐游 就来华侨城”
今年华侨城文化旅游节展开“城市度假季”活动,鼓励大家出去走走,展开属于自己的小旅行。
戳以下小程序,
你总能在你的城市找到小旅行的目的地。